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名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就是在离此不远的大沩山写的
人间四月芳菲天,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候
我们女子诗社和诗词协会的几位老师一行兴致勃勃的去黄材水库采风,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洋湖”
去的时候天公偏偏不作美,乌云越来越厚,车子开动后雨点也倾泄下来了,我心里开始担忧今天的行程
不料到了目的地,阳光却露出了半边笑脸
此时薄雾还没有散尽,雾霭飘渺,看不清水的蔚蓝,山的葱绿,一切都被云雾裹藏得朦朦胧胧.时隐时现
我们仿佛来到海外仙山一般
云雾渐渐散开,从大坝举目四望,清洋湖水面烟波浩淼,只见四周山色青青,青山与盈盈碧水相互映衬
岸边的湖水较浅,翠绿的湖水静静的躺在那里
我情不自禁的弯下腰来,轻轻的掬一捧湖水,生怕打碎这一地的安宁
风吹在脸上,清凉而温柔
置身于这样的青山碧水,都市带来的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刹时点滴融化,随这温柔的湖水而去
两个壮实的小伙殷勤的解开缆绳,船开始缓缓前行,绿水碧波,纤尘不染
听不见外界的喧扰,越往湖心走,湖水显得越为幽深
两岸山峰如黛,傲然耸立的杂树林木,错落有致的农田小舍,土砖墙壁,木窗青瓦,似乎让你真正领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宝石蓝的湖水澄澈如镜,山影,树影,云影,人影都贴在碧水之中,水烟氤氤,缥缈朦胧,恍惚,你会怀疑到了长江小三峡,只是,这水不是小三峡的水,它比小三峡的水更为质朴灵秀,如果把小三峡比作是婉约的江南闺秀,那么清洋湖便是淳朴自然的农家女
面对此情此景,身边的才子才女们都被这湖光山色所陶醉,有的低头轻吟或出口成章,还有的赶快拿出手中的相机拍摄出这诱人心动的水乡美景. 船缓缓向南,澄清的湖光山色,好似一幅徐徐展开又无尽头的山水画卷,让你顿生“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绿水一条琴”的诗情画意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官山,南宋抗金名将张俊,得罪秦绘等人受到排挤之后,爱上了官山这风景优美的地方,曾隐居于此
为此还建有一座“官步桥”,桥边曾立一块石碑,上有御书:“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
碑和一些有关文物均毁于文革时期,只留下了怅然美丽的传说
下得船来,四月的官山,似一幅笔触细腻的油画,处处充满着乡野风情
又是春天来到,暖风轻扬吹的柳絮满天飘舞,被春天染绿的村庄,黄鹂鸟伴随着穿上春衣的牧童歌唱
纵横交错的阡陌上,开着一大片大片的紫云英,轻轻的,柔柔的,将春天的风情展露无遗
紫中带白的小花朵,如夜空中的繁星,又犹如楚楚动人的紫伞
在和风淡阳中开得如此烂,无忧无虑,这些娇嫩温柔的小花,激起我们所有同行的女性心中最柔软的情愫,徜徉在那片紫色的花毯里或扑下或依偎或舞蹈,久久不愿离去
在优美宜人的山水里,黄昏还是到来了
夕阳下的清洋湖斜阳晚照,微风拂过波光粼粼
天边的云彩使青山披上了一抹金色
我无力挽留最后的霞光,只能看着它渐渐隐去
只有青山绿水留存在心里
感谢这里让的真山真水,让我们感受到的真的生命,真的自然
我是昆明人!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从此刀刻斧铭般的镂印在心头,从小学到大学,从参加工作到加入各种组织等一系列的填表中,在籍贯一栏,我总是自豪地填上——昆明
据介绍,两年前,盐井人都装了抽水机,再不用纳西妇女背水爬山
只是偶尔看到两个女人们在背盐井水,一问,都稍能懂汉语,她们都说自己是纳西妇女
再与她们说起丽江,两位纳西妇女都觉得“丽江”遥远而生疏.不只是这两位纳西妇女,对于这里的所有纳西人来说,祖籍地成了一个陌生的词.他们只是从老人的回忆里记住了有一个地方叫丽江,但他们最终没有继承住纳西语言、纳西服饰、纳西建筑......盐井的纳西人,多种生活方式都与藏族人接轨,在盐井,历史造就了纳西和藏族水乳交融的特殊的民族文化......
而今天,我没有想到,有一天“回家”会变成“回老家”,从电话告知,到托人买票,再到大包小包的采购,父母的殷勤“接待”,那简直成为一种导演的仪式,回家也好像专门是为了解脱压在心理的负担,履行必不可少的作为儿子的义务,而不是出于想念或者需要
天街的尽处有一个旅馆
一幢很老很旧的小木楼
它的隔壁就是庙
小木楼原先是用来招待远方香客的
旅馆前面的院子就是大雄宝殿的前院
一只大香炉,放在院子中央,炉前有一个大铁架子,上中下三排,用来插香烛
架旁走动着一个小和尚,不时把香客们刚插上去的香烛取下,火头朝下往水中一浸,随着把熄灭了的香烛扔进身后的那个篓子中
暮色已至,前来朝拜的香客已不似日中
他和阳走进旅馆
住宿登记在通道边的一间小房子里
里边坐着一个小和尚
相貌粗悍,黑沉着脸,象是谁欠他三百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