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亲友圈主可免押进亲友圈验亲友圈,满意再补
其一:小蔺先生:贵地亦开了东来顺
不知不觉,我来东来顺有一年又半了
北京,同窗刘氏,上月“偷着”为老朽撰写“铭文”,只增汗颜,然亦感无既也
今请你“偷着”一瞥一哂
值此新春佳节,祝你撰安!曹鼎,2003年1月23日
昨晚小雨矇眬,灰玄色的天际让我人不知,鬼不觉加入了梦的寰球,思路跟着夜寂静潜入梦境
走着走着思路的脚步越来越感触轻捷,暂时遽然一亮,是瘦西湖精制的售票处,在瘦西湖南京大学门旁一家饭馆草草用过午餐
售票处我购置了联票,价钱220元,囊括瘦西湖150元、个园45元、何园45元、大明寺45元、古运河参观60元
加入景区固然已近下昼二点,但天公作美,春色明丽,涓滴不觉迟到的感化
恋恋不舍于瘦西湖的五湖四海,赏心悦目在湖区场合的胸膛,挽着春天的臂膀,瓜分瘦西湖阿娜多姿含情脉脉的情怀,一睹湖景盛景,一饱口福,一往情深,人不知,鬼不觉爱上了瘦西湖时髦的得意
想的太多,简单懊恼;在意太多,简单搅扰;探求太多,简单累倒
/> 我又一次写到父亲,是因为我发现,父亲真的老了
2006年的元旦,我回到父亲和母亲居住的小镇,在父亲自制的烤火炉前,跟我唯一的哥哥谈起这个小镇
哥哥看着母亲杂货店外那条水泥路面上扬起的灰尘,微皱着眉说他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个小镇,我接过哥哥的话题说,是啊,还是山上好
2006年的第一天,我和哥哥在这年的第一天开始的第一次怀念,是我们的故乡
那座山,故乡的人们,以及离开故乡的人们,都把她叫做盖头山
我其实知道,我和哥哥最根本的怀念并非一座山,而是在那座山上流逝很远的岁月,还有那些仿佛在时光里停滞下来的老屋的所有
而那座山上,那座老屋,老屋周围依旧繁茂的果树或花草,老屋后面那口深邃的蓄水池,老屋阁楼下颇具规模的猪栏,老屋旁偏房内搁置的磨面机,甚至老屋房顶上的每一片瓦片,老屋阁楼的木梯……这一切,被曾经年轻的父亲布置得安稳而妥帖
可是,父亲老了
元旦节那天,天气很冷,我坐在火炉边,一只手臂放在父亲的膝盖上,一只手拿着手机发短消息
我望望父亲眯缝的眼睛,对他说:“爸爸,我给你发的短消息,你总是不给我回?”父亲的脸上,漾满了笑容,那些皱纹里,尽是慈祥、亲切之类的意味
他看着我说:“我只会收短消息,却不会发短消息
就算是收短消息,我也要戴上眼镜才看得清楚呢
”我忽然失去了所有的语言,我不知道关于父亲收发短信的这个话题是应该继续,还是就此停止? 而我记忆中的父亲,是对所有的机械和最先进的设备都有着天生的兴趣和使用能力的
他买回盖头山第一台洗衣机,在母亲怀疑的眼光中给她示范洗衣机的使用方法;他买回盖头山第一台彩色电视机,漫山遍野寻找电视信号,亲手建造了一个小型的电视接受站;他打造的家用器具,甚至比商店里卖的那些更结实美观……我眼睛所看到的这一切,都使我长久地为自己拥有如此聪明而能干的父亲而骄傲,直到今天
但今天的父亲不会发送短信,他的视野,更需要靠两片薄薄的镜片去拓展
我看着戴老花镜的慈祥的父亲,难以抑制的开始想念,想念远去的岁月,想念那些岁月里年轻的父亲,想念年轻的父亲沉默而强盛的性情
父亲的岁月里,有多少人曾经想念着他?这一点,我难以明确,作为他唯一的女儿,我对他的关注和爱戴太少太少
在今天,当我回忆父亲年轻的那些岁月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将更多的想念给了母亲
也许,哥哥和弟弟也如我这般,把曾经年轻气盛、性格固执的父亲忽略到意识的边缘
在温柔的母亲和强盛的父亲之间,我们把更多的亲情给予了母亲
对于曾经的父亲,我用了“强盛”这样的词汇去形容
强,意即强大,盛,意即盛气凌人
当我面对新的生命,开始真正的生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父亲的强盛,给予母亲,给予我和我的兄弟们,给予我们的家庭,带来了面对生活所必需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强大支撑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二十年间,先是哥哥读书,接着是我和哥哥一起读书,跟着是我和哥哥弟弟同时读书,我们走向学校的每一个脚印里,都积淀着父亲的艰辛
我不知道,退役回家接替祖父的职业而成为一名兽医的父亲一个月能有多少收入,我也不清楚他怎样省吃俭用把每一分工资都留给我们做学费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因为我不喜欢吃玉米面做的饭,他便把每月分到的32斤米全部拿回山上,让母亲和着玉米面蒸饭给我们吃
那时,山上的吃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粮食也要背到山外很远的地方去磨2,父亲,以他富有远见卓识的眼光,四处筹钱,建造了老屋后的蓄水池和盖头山第一个磨面加工房,家庭的发展,给予我们几兄妹更开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相继走出了山村
而父亲,在支撑一个家庭时,他选择了沉默,他少有语言,他因此而显得严厉、高远,我们因此而长久地疏远着他,无视他为这个家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更看不见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肩膀上那副沉重的关于责任与压力的担子
我看见父亲的责任与压力的时候,父亲已经老了
我挺拔的站在父亲面前,父亲平视着我,略带伤感的说:“女儿呢,你老爹我已经矮了三公分了……”我拉着父亲粗糙的手,看到时光刻在父亲身上的痕迹,仿佛是陈旧的,又好象是崭新的
在父亲变老的时候,我开始真正的想念父亲,想念父亲在故乡所创造的家园文明
我的记忆一一掠过父亲亲手建造的那些事物,它们的存在,庄严地证明着父亲为生活所付出的岁月
事实上,更能证明父亲的,是我和我的兄弟们的存在,我们出世,我们成长,我们发展,直到我们也能担负责任和压力
而年老的父亲并没有放弃他的责任
他把母亲安置在远离繁重体力农活的小镇,给母亲置办一个小型的杂货店,然后,他骑着摩托车,顶着寒风或烈日,到盖头山,在老屋洒扫庭院,喂养牲畜,在地里种植庄稼,收割粮食
父亲托着一口袋鲜嫩的蔬菜,对母亲说,给几个孩子拿点,自家地里种的菜,吃着放心…… 在父亲的岁月里,我到底给予过他多少精神和物质上的慰藉?倒是父亲,在每个冬季即将来临的时候打电话对我说:“天气冷了,注意别感冒,都这么大的人了……”那一刻,我哽咽难语
六十岁的父亲,依然坚定地守着他的责任,把他的爱溶化在那么平淡的言语中
无论父亲是否看得清楚,无论父亲是否给我回复,此刻,我都要发送一条短信给他:“爸爸,我爱您!很想念您!”
自古以来,燕子就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鸟儿,从而得到人们的厚爱
历代留下的咏燕诗,俯拾皆是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邶风》有“燕燕于飞,上下其音”,就写出了燕子边飞边唱的神韵
唐代葛天民写过一首咏燕诗:“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在我老家也有这样的讲究,燕子从不嫌贫爱富,再低矮的土坯房,只要有人居住,就会在柳枝吐翠时,翩然飞来一对可爱的燕子,在那屋梁上衔泥筑巢
农家小院也因了这对可爱的鸟儿,多了许多欢声笑语
于是人们在春天敞开房门,任凭燕子飞进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