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订:1本
供应:1本
发货:3天内
“双减”政策落地半年多,校外培训机构受到来自市场监管,网信、公安、体育、文化和旅游等各部门的强力监管,不少违规校外培训机构遭到警告、罚款、限制开展经营活动、责令停业、责令关闭等行政处罚。
这些监管执法行为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与支持,但也存在少数地区的基层执法机构在监管校外培训合规办学方面出现各类“走偏”现象。
2021年8月,含山县环峰镇执法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违反防疫规定,组织多名学生聚集补课。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后,一脚踹开教室门,掐着涉事老师脖子将其推出去训诫,留下学生面面相觑。“执法方式简单、急躁、不规范”的行为引发舆论争议。
一些基层行政机关采取突击式执法,在处罚手段上层层加码;一些地方存在滥设“电子眼”“暗中执法”“钓鱼执法”等问题。此外,不合理罚款,行政处罚“一刀切”等现象仍未杜绝。
不规范执法引发不良社会影响,对进一步推动“双减”落地起到负面作用。教育执法具有一定专业性,如何做才能合法合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此次三部门联合印发《意见》,主要针对治理校外培训监管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着重解决不能执法、不愿执法和不会执法三类问题。
“首先,执法人员的执法依据是什么,要在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中找到对应的法律条文;其次,有些监管部门因为利益关系,不愿严格执法,对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没有监管到位,导致逃避监管现象发生,没有落实‘双减’;第三,一些执法人员来自工商部门、网信部门,对教育行业的了解认知不足,这就导致他们不会执法。”薛海平说。
针对执法“外行”的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建立了“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执法统筹不够、合力不强的问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湛中乐教授指出,相对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教育部门缺乏成熟的取证、调查、处理、执行等工作机制和保障条件。对于校外培训、违规办学等问题的治理需要会同其他部门展开,常态化的执法联动机制尚未有效确立。
山东省胶州市教体局此前在行政执法工作报告中就曾披露,涉及财产问题的执法经常遭遇隐瞒或阻挠,教体局单独执法有很大困难。